七猫小说 > 都市言情 > 花开美利坚 > 第618章 尼克松与中国 一

第618章 尼克松与中国 一(1 / 1)

就在凯瑟琳在那里与伙伴玩闹的之后,另一边的尼克松,现在却不怎么轻松。

距离苏联登月已经快一个月的时间了,作为美国总统,尼克松受到的压力不可谓不巨大。

根据现在的情报分析,苏联的大权很可能就掌握在安德罗波夫的手中。

作为克格勃的主席,美国人对于安德罗波夫并不怎么了解。尼克松现在也是如此。

所谓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。

可是现在他们的对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,尼克松却并不知道,或者说,整个美国,知道的都是少数。

不顾看对方的样子,尼克松觉得,对方很有可能是准备延续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了。

因为不明原因,勃列日涅夫现在管事比较少,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安德罗波夫主要领导苏联人……“不管怎么样,只要他们是敌人,我们的计划便能够继续进行下去!”尼克松如是说。

在苏联登月之后,尼克松和基辛格便决定了继续拉拢中国。

中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,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非常的况来看,现在支持中国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,总有一天,即便是我们美国人,也阻止不了中国入常。”

事情的确是这样的。

大会每年举行一届常会。常会在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开幕,通常持续到12月中下旬。大会分为两个阶段,前半期为一般性辩论阶段,后半期是大会审议列入议程的各项议题阶段。大会可在会议期间决定暂时休会及随时复会,但必须在下届常会开幕前闭幕。

历史上的中国,便是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以压倒性多数恢复了自己的联合国的地位的。

——当然,之后中国便一直在打酱油,除了有关巴基斯坦的问题,似乎就没有投过几次反对票。更多的时候,中国都是在弃权……“这次的联大,中国也同样是要求恢复自己的合法地位……”尼克松在权衡者:“没有中国的联合国,确实给人一种不完善的感觉,一个那样巨大的国家,居然甚至都不是联合国的一员……”

这让尼克松想到了曾经的“国联”。

国联是联合国之前的一个国际组织,美国人便是发起者。但是到最后,美国人发现在国联里面似乎都捞不到好处,于是美国人索性就没有参加国联了。

中国需要的也不是一个联合国的成员国的身份,他们需要的是常任理事国的身份。

这时候的中国的身影,不知不觉,便与那时候的美国互相重叠在了一起。

“具体还是看联合国怎么样做吧……”

联合国真的那么没用吗?

不,这不一定。

关键的问题在于,谁是联合国的领导者。

同样是联合国的秘书长,安南与加利做的,就要比潘基文更好。有安南所在的联合国,是非常有存在感的,在他当选联合国秘书长的时候,即便是中国国内的人,也常常听到联合国的声音——而那个时候的中国,还没有潘基文时期那么发达。

虽然联合国有可能有强有力的声音存在,但是五大常任理事国——俗称五大流氓——却都是想要将联合国当成自己的出气筒的。

现任的联合国秘书长,是来自于缅甸的吴丹,他同样也是联合国的第三任秘书长。

不过这位秘书长阁下,还有一年的时间便要退休了,而事实上他自己也在被自己的癌症所困扰,如果没有意外——似乎也不可能有意外——他将于1974年于美国纽约去世。

吴丹出生于缅甸的班达诺,在班达诺的国立中学和仰光的大学学院受教育。于1961年至1971年任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。

在任职期间,他曾调解过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、1965年印巴争端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。但是好像这些事情的解决,和联合国的介入似乎都没有什么必然之间的关系……吴丹是虔诚的佛教徒,是一名教育家,著有关于城市历史、国际联盟、缅甸教育等方面的著作及三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缅甸历史。

但是要说吴丹是一个优秀的联合国秘书长……这个……对方在任职期间……似乎并没有做过什么具有影响力的决策来着……说起来,吴丹闹得最大的事情,还是在他死后遗体被移送回国的时候造成的“吴丹之乱”……吴丹曾经与美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,但是因为公开批评美国在越南战争的行为迅速恶化。他在华盛顿与河内之间进行直接和平谈判的秘密努力尝试,最终为约翰逊政府拒绝。

现在的美国政府,基本上不将对方当成一回事。联合国对于美国人、苏联人还有英国和法国人来说,仅仅只是他们角力的一个政治舞台而已。

而这时候,要不要加入一个新的旗手,问题的决定权也不再这位联合国的秘书长手中,而是握在美国人自己的手上。

“中国已经决定派遣特种兵前来我们的雇佣兵学校进行学习了,我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,这说明中国人并非如同苏联人那样不可交流……”基辛格的分析很在理。

“嗯,我们看看能不能在联大会议上帮中国人一把……”

尼克松觉得,似乎和对方交好,对自己更有利……凯瑟琳这时候并不知道两人的决定。

如果她知道的话,一定会哭笑不得:美国都准备支持中国了,那之后的乒乓外交怎么办?

(未完待续)

最新小说: 江山美人谋 绝世天尊 望眼欲穿 岂言不相思 叶辰 焚情 炽热 我的猛兽动物 重生之完美一生 驯养